当前位置:医院动态正文
“惊魂”46天——河科大一附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抢救一名车祸重伤患者
"病情恢复得很好,明天就可以办理出院了。”日前,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)开元院区,患者吕先生(化名)听到了这46天来最好的消息。回想起过去46天的治疗经历,吕先生既庆幸,又感激。
突然遭遇严重车祸 他的生命进入“倒计时”
不久前,55岁的吕先生在骑行途中突遭严重车祸,右下肢严重损伤,整个小腿淤青、肿胀,不能活动。被紧急送到当地医院后,影像学检查显示吕先生右胫骨近端骨折,移位明显。冰凉的小腿和严重的肿胀、瘀斑,提示吕先生的病情不简单,当地医院医生告诉他这种损伤治疗难度非常大,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,随后吕先生被紧急转至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。
时间就是生命!接到急救电话后,开元院区急诊科、骨科迅速行动起来,骨科副主任李向明会诊时,发现吕先生右小腿有钝挫伤的痕迹,结合皮温低、肢体麻木、不能活动等症状,临床经验丰富的李向明意识到,吕先生可能是腘动脉断了,并且合并有骨筋膜室综合征。腘动脉是股动脉的延续,主要负责下肢的供血,腘动脉损伤后不仅会造成下肢缺血,还会有一系列并发症,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。
考虑到患者转运已经过去了较长时间,李向明请来了显微外科领域的专家崔永光主任医师,两人当机立断,为吕先生实施了腘动脉修补、筋膜切开减压和胫骨骨折外固定手术。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和高超的缝合技巧,手术很快顺利完成,术后吕先生腘动脉通血良好,小腿也恢复温暖红润。但是多年的临床经验使李向明不敢掉以轻心,因为患者还要闯过好几个关口。为了稳妥起见,吕先生被转至重症医学科(外科)继续治疗。
术后病情反复 治疗陷入困局
刚来到重症医学科(外科)的吕先生不仅有严重的肢体创伤,还有钝挫伤引起的高乳酸血症、高钾血症、休克、急性肾损伤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等危重症状。“患者当时的身体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房子,随时可能倒下。”重症医学科(外科)主任史保中回忆道。
在史保中的指导下,重症医学科(外科)副主任孟晓峰、主管医生张耀迅速为吕先生制定了血液滤过、血浆置换、抗感染等一系列治疗方案,帮助他稳定内环境,同时请肾脏内科专家前来会诊。
治疗过程中,张耀时刻关注着吕先生的各项身体指标,随时调整治疗方案。由于吕先生合并严重肺部感染、ARDS、急性肾衰,张耀每天除了与上级医师一起制定治疗方案外,还会不厌其烦地在床旁指导护士、护工做好护理工作。在史保中、孟晓峰、张耀等人的共同努力下,最初三天,吕先生的一些危重指标有好转趋势,高乳酸血症、高钾血症的病情也比之前有所好转。
然而,在治疗第四天,让医生们担心的事情发生了:受骨筋膜室综合征影响,吕先生腿部坏死的肌肉开始释放肌红蛋白,病情急转直下。治疗第五天,吕先生的尿量已由原本的750毫升下降至40毫升,肾功能严重受损。在维持各项治疗的同时,孟晓峰立即请崔永光和李向明会诊。
峰回路转 多学科合作使他重获新生
经过两天的密切观察和治疗,吕先生的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。崔永光和李向明反复讨论,虽然此前的腘动脉修补手术很成功,但吕先生伤势太重,现已发生多器官衰竭,常规治疗已经无法缓解他的症状,释放肌红蛋白的坏死肌肉不切除,只会让吕先生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,造成生命危险。想要挽救吕先生的生命,只能为他做截肢手术。患者的病情就是行动的命令,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,李向明随即急诊为吕先生做了截肢手术。
术后,吕先生再次回到重症医学科(外科)接受治疗。此时的吕先生因为术前情况较差,加上刚做完手术,身体虚弱到了极点,而吕先生的病情也成了主管医师张耀每天的“头等大事”。每次查房时,张耀都认真询问吕先生的感受,与护士、护工一起为吕先生翻身、拍背、吸痰。由于病情危重、住院时间较长等因素,吕先生产生了急躁情绪,张耀就每天抽时间陪他聊天,耐心地安抚和鼓励他,告诉他病情已经得到控制,很快就可以好转。同时,史保中、孟晓峰也多次到吕先生床旁查看他的各项指标,为张耀提供指导性建议。
在重症医学科(外科)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吕先生成功度过了术后最艰难的时期,身体各项指标也慢慢好转。术后第四天,吕先生尿量恢复至2100毫升,这意味着他的肾功能逐渐恢复,康复的希望越来越大。治疗两周后,吕先生彻底脱离生命危险,各项生命体征平稳,内环境稳定,感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,便从重症医学科(外科)转至骨科病房。转出前,度过生死难关的吕先生紧紧拉着张耀的手,感动地泣不成声。
在骨科病房住院三周后,吕先生可持拐下地行走,身体状况基本与常人无异,便办理了出院。出院前,吕先生再次找到李向明、孟晓峰和张耀,激动地说道:“这46天里,你们的付出,我一直看在眼里。感谢你们用精湛的技术、认真负责的态度,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,谢谢你们让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!”
(谢雅敏 肖利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