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疾病要闻 > 正文

“ICU有史以来最乐观的病人” 小芸继续留在ICU治疗。

中国医疗新闻网 2021-11-16

  17岁的小芸(化名)怎么也没想到,

  这场毫无预兆却又极其凶险的疾病

  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。

  一个多月前的凌晨,

 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(宁波市第二医院)

  10名医生护士接力

  给小芸做了两小时的心肺复苏,

  打了53枚强心针,

  小芸却始终没有自主心跳。

  于是,一场生死营救开始了……

  “不能停,不忍心停!”

  9月底,小芸突然觉得没力气,胸口有些疼。过了两天,胸痛加剧,开始发烧,她才去当地医院检查。一检查,肌钙蛋白的单位值为8.796,超过正常值170多倍,初步诊断为心肌炎。

  小芸被转院至国科大华美医院,住进了心内科病房,她被诊断为重症爆发性心肌炎。

  9月28日凌晨3点半,小芸的病情急转直下——心跳停了,脉搏微弱到测不出。

  医生们一边给小芸做胸外按压,一边同步进行其他抢救措施。

  心脏除颤,没用。

  装临时起搏器,没用。

  打强心针,没用。

  ……

  各种抢救设备、药物都用上了,小芸的心脏只有微弱的电反应,但都是无效收缩,只能靠持续做人工胸外心脏按压。

  10分钟、30分钟、1个小时……听到第一时间启动的院内“111”急救,除了心内科外,ICU、麻醉科的医护人员都赶来,一起进行心肺复苏。

  “孩子很乖,昏迷的时候醒来一下下,喊了我一声‘姐姐’,我眼泪都出来了。”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冯蓓莉说,一般情况下,心肺复苏半小时无效,临床就宣告病人死亡。可是,谁都不忍心停,只要继续按下去,孩子就还有希望。

  小芸的母亲当时哭得瘫软过去,她回忆:“心脏停了那么久,我以为自己已经失去这个独生女儿了。”

  凌晨,10名医护人员接力给小芸做心肺复苏。

  “我们一定要救孩子!”

  “不能放弃,一定要把孩子救回来。”心内科副主任李恒栋说,这是当时所有医护人员共同的信念。

  心脏主要功能是射血,静脉回流的血液通过心脏的舒张和收缩,射入大动脉,并随动脉的分支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,从而满足机体的需要。因为重症爆发性心肌炎,小芸的心肌短时间内大面积坏死,心脏不能自主收缩,也就不能通过心脏把血液送出去。如果没有好的心脏支持手段,将很快面临死亡。

  最后一线希望是上ECMO。ECMO的全称是体外膜肺氧合,可以起到“人工心脏”和“人工肺”的作用,也是现在最高的生命支持手段,能让小芸脆弱的心脏得以休息。

  睡梦中的ICU副主任医师陈碧新凌晨4点接到电话,匆忙往医院赶:“李恒栋电话里说‘家长已经六神无主了,做不了判断了。我们一定要尽一切可能救孩子。”重症医学科的ECMO团队医护人员火速赶到现场,有的医生穿着睡衣拖鞋就来了。

  医生以最快速度启动ECMO仪器,在小芸体内插入两根管子并和ECMO连接,机器将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,经膜肺氧合后再将血送回体内,提升血压的同时有效地将二氧化碳排出,从而实现长时间心肺支持。

  一开始,流出来的血都是黑色的,因为缺氧太久了。ECMO氧合后的血是鲜红的,又回输到小芸体内。

小芸在ICU得到了很好的照顾

  一天24小时,10名医护人员盯了13天

  小芸一直昏迷。她不知道,有多少人,为了她而不眠不休。

  ECMO开机后,并非自行运作就好,医护人员需要24小时不合眼,紧盯着机器运作情况。

  正值十一黄金周,陈碧新和ICU副主任护师虞立等ICU的医护人员都主动放弃了休息。

  ECMO需要足够的血量来带动运转。心脏停跳期间,极大剂量的升压药使得小芸血管内的液体渗透到腹腔等空腔间隙。血量不够,机器容易卡顿,需要根据情况,及时输血。

  床旁的心电监护仪显示,小芸的动脉波几乎就是一条直线,心跳极不规则,心脏无法射血。ECMO代替心脏工作期间,不意味着小芸的心脏就可以彻底休息,否则容易形成血栓,要及时干预。

  ……

  心内科的专家们一天几次去ICU看望她,给予相关治疗。

  3天后,陈碧新试着喊小芸的名字,小芸偶有睁眼反应。“太惊喜了。大脑缺氧5分钟,就会有不可逆的损伤。我们都担心,小芸的脑功能会受损。她竟然听到名字有反应,能睁眼,能轻微动下脚,这简直是奇迹。”陈碧新说,这说明,当天凌晨对小芸做的抢救质量很高,才能创造奇迹。

“我做了一个梦,光很亮,我回来了!”

  小芸家境困难,ECMO等治疗费用高昂。医院里,另一场为救治小芸展开的爱心接力也正展开。

  小芸母亲发出了一条“水滴筹”的链接,李恒栋等医生纷纷加入。除了自己参与外,平时很少更新朋友圈的专家们都把小芸的求助信息转到了朋友圈。

  “医院同事的朋友圈都被这条链接刷屏了,很快筹集到了40多万需要的资金。”陈碧新说,那段时间,每天会被各个科室的同事问很多遍“你们ICU的小姑娘怎么样了?”

  庆幸的是,所有人的努力一点点创造奇迹。

  小芸的心脏从几乎完全不动,到颤动,到出现了有效收缩。

  10月4日,停掉ECMO。

  10月6日,停掉呼吸机。

  10月8日,停血透机。

  这意味着,小芸的脑、心、肺、肾这4大器官都挺过来了。

  小芸娇俏地跟记者描述:“一开始,好像有人在按我,很痛。我就睡着了,做了很久的梦,地球转得很快,有很多小动物。后来,光很亮,我就回来了。”

小芸和陈碧新(右)合影

  “ICU有史以来最乐观的病人”

  小芸继续留在ICU治疗。

  “她特别有礼貌,一天到晚喊我们哥哥、姐姐。”陈碧新说:大家都公认,小芸是ICU有史以来最乐观的病人。

  病痛的折磨、ICU 里24小时不眠不休的治疗环境等,平时再理智稳重的成年人都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,有人唉声叹气,有人大发脾气。只有小芸,她每天总是笑。治疗时笑、康复时笑、和人打招呼时笑……她像一朵在ICU开放的向日葵,她的开朗勇敢感染了医护人员,也感染了很多病友。

  等身体好些了,她开始管“闲事”。监护1区里20多个病人,今天谁要做什么检查,谁要上哪个仪器,她都了解得清清楚楚。她还跟着学起了专业术语,一长串的医学术语说得麻溜。

  10月20日是小芸的17岁生日。医护人员给小芸准备了一个惊喜——在ICU病房给她办了一个特殊的生日会,围着她唱起了生日歌。

  “这个生日太难忘了,本来我没机会过17岁生日的。我的每一天,都是医生们帮我赚回来的。我太幸运了。”小姑娘眉飞色舞。

  “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奇迹!”

  采访时,小芸正在换药。此前病情危重,右腿血供不足导致部分肌肉坏死,面临截肢风险。但万幸的是,通过多学科合作,尤其是在骨科专家的参与下,小芸的小腿保住了,只是切除了部分坏死组织。

  她怕记者担心,主动笑着说:“姐姐,不疼的。这边的钢针是医生拆的,这边是我自己拆的,我很厉害吧?”

  她拿起手机,打开手机壳,拿出里面的一张纸条,告诉记者一个秘密。“姐姐,抢救我医生的名字,我都写下来了,我念给你听……”

  小芸逐一给记者念手机壳里神秘纸条上的名字。

  在这一个多月里,医护人员和小芸一起创造了奇迹。凌晨的通力抢救,ECMO20分钟顺利开机,全院医护人员的爱心接力,小芸自己顽强的求生意志和乐观心态,家属无条件的信任……环环相扣,哪里差了一点点,都不会有这么好的治疗结果。

  医生告诉小芸,她很快就能出院,再做一阶段康复治疗,就能回归原来的生活轨道了。

  听到这里,小芸抱着护士姐姐送的毛绒娃娃撒娇:“虞爸爸,哥哥姐姐们,你们明天下班了也来看哦。不来的话,我都要出院了。”

  刚说完,她又爽朗大笑:“你们忙就不用来,等以后我放假了来看你们!”

  病房里,回荡着她清脆的笑声。隔壁床的大叔也笑了,据说两个病友交流“毫无代沟”。

标签